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文体生活
每一次选择都是一场“蝴蝶效应”
作者:第六师 朱芳  发布时间:2015-10-14 18:39:44 打印 字号: | |
  记得小时候母亲总是跟我说去找个算命先生算一算未来,因此我的命运也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版本,有的说我会做大官,有的说28岁的时候我会碰见自己的贵人,还有的说我30岁后发大财。这些我自然是不信,现在看来也都不是事实,没有太多的渴望,也没有努力追寻,我正如千万平常女孩,过着无忧无虑平凡的日子。可能我曾错过了发财的机会,错过了做大官的机会,错过了曾经遇到的贵人,可谁说不是呢,这都源于我自己的选择。

  其实命运唯一要求我们做的便是在时间的洪流中作出各种各样的选择。选择父母,选择学校,选择工作,选择婚姻,选择房子,选择朋友,选择未来和生活。而我,在23岁那年选择要做一名法官。那时的坚定现在想起来,我只能轻叹一声,毫不犹豫的青葱的岁月啊,已渐行渐远。多怀念过去,现在却是思想包袱越来越重,为自己想,为家人想,当然在工作中常要为当时想,总是思前想后却很难得到两全。

   这些让我想起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开篇处,主人公托马斯站在公寓的窗口,目光穿过庭院,落在对面的墙上,他在思考一个选择:邀请特雷莎来布拉格住下,还是继续自己的单身生活?对托马斯来说,选择召唤特雷莎,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有责任的、家庭的、沉重的生活,也意味着他要放弃萨比娜,放弃他离婚后一直享受着的那种轻盈的自由。他面对着的是一个分叉的生活景。任何人都处在不断的选择之中,其中的少数总会成为我们人生的钟面上最醒目的刻度,因为我们的生活就在那一刻发生根本转折。然而,昆德拉思考的是:“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没有准备”。

  而有的时候即使我们知道了任何一次选择所包括的全部可能性,或许我们依旧无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在电影《无姓之人》中,主人公尼莫可以不断地重复回到原点进行选择。但是我们悲伤地发现,即使我们成了自己的神,我们可以看到所有选择最终的结果,却没有一条让我们觉得“完美”而“满意”。这仿佛是生命和我们开的最大的玩笑。我们本来就不能选择是否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后还发现自己对命运完全没有选择权,不,即使有选择权,结局也是殊途同归。

人,最高贵的自由就是拥有选择的权利,但是,选择也带来无数的烦恼。总希望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谁不期望生活的美满,但生活是赤裸裸的现实。每一次庭审,我总希望自己更敏锐些,以免错过发现真相的机会。每一次调解,我总希望自己更聪慧些,多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每一次书写判决,我只是努力给自己多一些选择,希望结果对当事人是最公平的。这些过程是费脑力的,但是我一直享受这过程,要知道每一次选择都是一场“蝴蝶效应”。没有谁希望自己的案件上诉或是上访,更不希望自己案件的当事人不停的哭诉。总能听到律师和当事人说“选择权在法官”,作为法官,我想说的是严以用权才是我们的选择。

  正如23岁那年我的选择,我真的做了一名法官,当初的那个选择让现今的我每天要做很多的选择,同时也让我受益良多。通过工作所见,我更懂得珍惜,懂得知足,懂得努力,更愿意去给予和奉献。有的时候我惊讶于自己遇事的冷静,有时也会想,这不正是那年选择后“飞舞的一只蝴蝶”。
责任编辑:张伟森